鲁班一介工匠,《鲁班书》为何被列为禁书,看看开篇第一句写的啥
鲁班这个名字,可以说是中国人都不陌生,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和化身,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学习鲁班造伞的故事,他勇于创造和勤于思考的品质直到今天也为众人所夸赞和学习。
同时大家也都知道,鲁班的出身是木匠,锯子、钻、铲子等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工具,也与鲁班有着非常深的渊源。
相传,鲁班将自己毕生心血凝结在《鲁班书》里,然而千百年来,却少有人敢去翻阅这本著作,更不要谈学习钻研,木匠大多对此书秉承一个敬而远之的态度,《鲁班书》甚至一度被定义为“禁书”。
而《鲁班书》遭到如此冷落的原因,无外乎因为它开篇就是一句毒辣的“诅咒”。
天资聪颖,却始终不得重用
鲁班原名公输般,因为是春秋时期鲁国人,所以被叫做鲁班。鲁班降生那天,上天给予了他如同所有的奇人异士降生的征兆。
展开剩余87%有群群白鹤聚集盘旋,所有的街坊邻里都知道公孙家出了个天降异象的孩子,自此他受到了众人关注。
鲁班的家庭是个工匠世家,父辈皆是工匠好手,精湛的技艺不能说是闻名天下,但也小有名气。
而鲁班自小就显示出了惊人的机智和动手能力,在他7岁的时候,对于这些耳濡目染的技艺,他不用系统学习就能将东西做个大概,哪怕是再复杂的作业,他只要看一眼,就能领略其中门道,将其制作出来。
面对如此聪颖的儿子,鲁班的父母感到忧虑,既担心他会骄傲自满,又担心鲁班如此才能必然不会安心隅居一方。
果不其然,15岁时,鲁班向父母告别,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旅程,希望能择一明君辅佐。
在鲁班游历的过程中,他拜师子忧,向师傅学习,但没过多久他就将师傅所授知识吸收内化,显示出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的迹象来。
然而也正是因为他超乎常人的学习速度和聪慧,他总是瞧不起和自己同游的人,认为自己乃王者,而其他人不过尔尔。
再次辞别师傅后,鲁班开始觐见各国诸侯,向他们引荐自己,希望能干出一番事业来,他自信自己有本领被各国争抢,奉为座上宾,现实却是周游诸国,竟无人重用他。
传说,鲁班为楚国创造出了“钩”和“拒”,这两样武器让楚国士兵在行军打仗时进退有度,可攻可守,鲁班因此十分得意,还向墨子炫耀自己的得意发明,墨子用“义理”反驳他,他无话可对,却心有不甘。
后来,鲁班又做出了云梯等一系列攻城器械,以此助力楚王攻宋,却在模拟攻城对战中,败给了守城的墨子的竹片,楚王见势放弃攻打宋国,鲁班输得心服口服,也终于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,最终选择了归隐。
发明大家,创意不断
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学过鲁班造伞和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:鲁班发现下雨天有人用荷叶遮雨,于是以荷叶的脉络为灵感发明了雨伞(一说为鲁班妻子所造);被叶子割破了手指,于是以锯齿状的叶子轮廓为灵感发明了锯子。
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,处处都体现了鲁班在平凡生活中非凡的观察力和创造力。鲁班的发明可以被划分为许多种类,老本行木工所用的锯子、墨斗、鲁班尺,兵器类的云梯、钩强,以及属于农具的石墨、铲子、井、生活类的伞等。
其中大部分东西直到今日我们还在使用,甚至对周边的地区和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比如说伞,传统油纸伞带着其独特的魅力远洋海外,到达越南、泰国等地,又结合各个国家的风采,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芒。
还有一些听上去比较神话的创作。传说,鲁班和妻子新婚没多久,他就去上工了,他出门的时候,妻子已经怀孕了,出于对妻子的思念和对未出世孩子的殷切盼望,如同后世热恋着的情侣,他希望能时时刻刻见到妻子,于是,一种会飞的木鸢被他制造了出来。
鲁班还在这个木鸢上面施加了咒语,因此木鸢能够载着身怀六甲的妻子长时间的平稳飞行,夫妻二人得以常常相见。
可没想到的是,在一次飞行中,鲁班的妻子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,低头去看,下腹竟然留出股股鲜血,更为不妙的是,本来好好飞着的木鸢突然剧烈晃动起来,顷刻间就从一只灵活的鸟散成了一摊木头。
鲁班的妻子从空中坠落,连带着腹中的孩子一起,全都没了生息。
鲁班得知这个噩耗之后悲痛欲绝,自责不已,因为他知道是自己的木鸢的问题,他在木鸢上施了咒术,木鸢见血则失灵,他明明知道,却自信自己的发明没有问题,更是没有提早告知妻子这个隐患,谁能想到一时疏漏,就换来了家破人亡的局面。
这次意外,让鲁班被一股仇恨所包围。
凝聚鲁班心血的著作,却是个大“诅咒”
鲁班在编纂《鲁班书》一时,时时都想着念着去世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儿,他怨恨自己没有做出完美的发明,也怨恨上了这门手艺。
于是《鲁班书》成型之时,他看了看这本呕心沥血的集大成之作,提笔写下了一句警告,或者说是一句诅咒:欲学此书者,鳏、寡、孤、独、残任选一样。
要学我的东西,你必然不得善终,要么孤家寡人、要么家破人亡、要么身残志也残。
鲁班的美名远扬,有无数人都渴望能从他这学到、继承到点什么,多的是人费了大力气搞到一本《鲁班书》看看,却都被这开篇的警告给吓退了。
人们还戏称《鲁班书》为《缺一门》——这书是必须缺了你人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才能学的书。
也有大胆的人去翻看鲁班书,却发现这书上没有记载详细的木工手艺,却记载了很多咒术,有的部分还是空白页,需得天时地利人和了,才能看见其中奥秘。
有这样一个木工,他偏不信邪,细心钻研了《鲁班书》里的咒法,学成之后,家里出了一件大事,邻居家的人要跟他争自家房门前的一块儿地皮,争来争去,他家始终处于劣势,这人气不过,就对邻家施法,用了在《鲁班书》中学到的咒法。
果然,邻居家里就出现了各种诡异的事情,一家老小闹得是鸡犬不宁,最后邻居告上衙门,却因为证据不足吃了闷亏,从此不敢再为难这个木工。
这件事情一出,木匠们觉得《鲁班书》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,于是在做工或从事危险行当时,就拿《鲁班书》来祈福,祈求祖师爷鲁班的庇佑,没想到竟也有些奇效,恶霸地痞都不敢再来欺负他们,富豪乡绅也不敢再克扣他们的工钱。
不过毕竟这本书过于邪门,记载的东西又实非善类,所以一度被列为“禁书”,禁止流传和观看。
传到今天,虚虚假假,《鲁班书》的真迹也不知所踪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